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【以评促改】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应知应会知识(三)——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座谈/访谈相关问题

信息类别:学院新闻   发布时间:2025-03-18 点击数:

一、座谈/访谈注意事项

1.精神饱满,礼貌大方

积极发言,礼貌问答,展现出萍乡学院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,表现出对学校的热爱、对学生的关爱、对专业认证工作的关心和对专家的尊重。

着装整洁、端庄、大方,服从工作组安排,等候期间不随意走动喧哗,座谈/访谈过程中保持手机静音,不接打电话。

2.主动介绍扬长避短,被动回答实事求是

发言要紧紧围绕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认证理念,紧扣“一践行三学会”的师范生毕业要求,结合自身岗位实际,特别要注意与专业自评报告和学校中心工作保持一致。

具体表述应以事实为依据,客观概要说明相关的制度框架与机制,学校、学院、专业的具体举措及现状。要充分展示成绩和经验,但绝不虚夸成绩;要坦诚说明学校、学院、专业存在的发展问题,不要刻意掩盖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,且要对其有深入的思考、清晰的改进思路和可行的举措。

面对问题不回避、不退缩,让专家感受到诚意;针对问题有反思、有整改,让专家看到行动;面向未来有规划、有举措,让专家可期学校专业的发展。

二、座谈/访谈问题提纲

除了熟悉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、标准等基本知识外,以下问题提纲仅供参考,建议通篇浏览。回答问题时请特别关注认证专业相关情况和数据。

(一)学院领导、专业负责人

1.师范类认证理念、认证标准?通过什么途径了解?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逻辑“主线”和“底线”要求的认识。

2.本专业的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是什么?制订流程?

3.简单介绍本专业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(内部监控、外部评价)实施情况。

4.对“评价-反馈-改进”闭环的认识?如何实现持续改进?

5.从认证启动以来,培养方案的变动情况?参与人员?

6.课程体系如何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?

7.对本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有哪些了解?

8.学生的毕业走向如何?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如何进行的?

9.现有课程体系如何支撑学生能力的发展?

10.现有预算经费投入对本专业的支持情况?有哪些困难?

11.如何认识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“反向设计、正向施工”?

12.本专业师范生实验实训实习开展情况?师范生教育见习、实习、研习都是怎么安排的?课时有多少?如何评价监督?

13.师范生微格训练和实训技能训练的保障措施、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。

14.师范生第二课堂开展情况,师范生课外活动情况?师范生开展师范生能力素养大赛情况?师范生参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?

15.认证以来,推得最好的环节是哪一个?就是最有特色的,在认证理念的贯彻中比较到位的是哪一个?

(二)专业教师

1.是否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?您做了哪些工作?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逻辑“主线”和“底线”要求的认识。

2.您是否被纳入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评价范围?如何做的?谈一谈参加培养方案论证的情况,或者说对我们现在的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的表述的认可情况。

3.是否有职业发展的机会?学校提供了哪些支持?您花多少时间在个人职业发展上?

4.您是否加入了专业学会组织?有哪些?有哪些成就?

5.您任教的课程有哪些?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什么地位?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什么支撑作用?课程达成度如何?

6.本专业是如何进行课程评价和持续改进的?认证启动以后听评课制度或者运行有没有什么改变?听评课制度靠什么来排名,有没有参考标准即评价指标体系?

7.在您任期间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如何变革的?

8.对于本专业课程的持续改进您担当什么角色,做了哪些工作?

9.本专业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无相关要求?教育技术应用情况。

10.您感觉近几年生源质量如何?毕业生选择教育行业的就业倾向性如何?

11.您的学生能否达到毕业要求,是如何认定的?

12.您带学生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?您认为这些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与毕业要求是如何对接的?

13.课程资源建设情况,数字化平台,教学资源库使用。

14.中学服务一年情况。

15.实训室场馆满足情况。

16.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评价?有何建议?

(三)实践教学(基地)负责人

1.对于实践基地建设,请谈一谈遴选的标准。

2.本专业现有实践基地多少个?

3.毕业生实习是否由学校统一安排?在基地参与实践的学生有多少?

4.教育见习、实习、研习是如何安排的,各环节的侧重点是什么?

5.请简要介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。

6.实践教学如何评价?班级指导、综合育人、沟通合作等能力指标如何衡量?

7.介绍最近一次的实践教学评价工作开展情况,以及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实践教学持续改进的情况。

8.教育行政部门、小学、中学都开展了哪些合作,简要介绍合作成果。

(四)专业学生

1.师范类认证理念、认证标准?通过什么途径了解?

2.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?这个专业?您是否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?

3.你是否知道自己应该具备哪些能力,如何获得这些能力?

4.您是否被纳入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评价范围?如何做的?

5.毕业后你是否从事教育工作?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如何考虑的?

6.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室等设施能否满足同学们的需要?你认为什么地方需要改进?

7.你有多少时间可以进行专业技法的学习,能否得到专业指导?校内、校外学习的时间是否充足,有多少?

8.你是如何参与课程评价的?你认为学生的参与对课程改进起到了哪些作用?

9.你在什么地方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,收获如何?

10.你通过什么渠道反映个人成长需求,是否得到了回应和解决?

11.师范生教育见习、教育实习、教育研习都是怎么安排的?课时有多少?有哪些收获?

12.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课程都有哪些?学了这些课程对你未来的职业有没有帮助?

13.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关于师范生的技能训练?师范生技能竞赛?收获如何?你认为学校的实训设施能否满足师范生技能训练要求?

14.你对“一践行三学会”是如何认识的?

15.谈谈你未来的职业规划?谈谈你对教育情怀的认识?

16.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后,你们有什么收获吗?

17.参加专业认证后,同学们学业重了,大家觉得有什么影响?

(五)毕业生代表

1.大学期间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什么?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?对你现在从事教师工作有何启发和帮助?

2.对学校的师范生培养有何意见和建议?有什么想对母校说的?

(六)用人单位代表

1.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贵单位的人才需求?

2.是否参与过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?何种形式参与?

3.对学校的师范生培养有何意见和建议?

一审:彭世罕

二审:彭苏建

三审:陈岷

版权:萍乡学院 地址: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邮编:3370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