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育学院已有40多年办学历史,教学管理规范,教学经验丰富,下设1个教研科、1个学工科、3个教研室、实验(实训)中心、运动康复实验实训室;拥有江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、江西省柔力球全民健身训练基地、江西省桌式足球训练基地3个省级基地和萍乡市太极拳协会、萍乡市柔力球协会2个市级协会组织。同时,学院还是萍乡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,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。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,现有教职员工40人,专职教师32人,其中,教授2人,副教授11人,博士4人,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4人,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20人,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,国家级裁判员2人,中国武术六段2人,高级中医针灸师1人,健美操健将1人,各项目一级裁判员20余人,学院每年外聘体育专业领域优秀教师15人。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多达50余项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其中核心期刊50多篇,出版专著、教材十余部,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,充分展示了学院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。

学院拥有较完备的专业场馆、设备、器材和教学实验室。包括综合性体育馆1个、风雨球馆1个,标准田径场2个。室外有足球场2片、篮球场12片、网球场8片、匹克球场8片、排球场2片、羽毛球10片、室内有篮球馆、跆拳道馆、健美操馆、羽毛球馆、排球馆、体操馆、乒乓球馆、健身房、柔力球馆和桌式足球室等运动场地面积共计7.7万平方米。实验中心下设运动生理实验室、运动解剖实验室、体育保健康复实验室、运动康复实训室等4个实验实训分室。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室2个,图书室1个。

学院办学定位:根植赣西,面向基层,接轨国际,强化师范特色,深化产教融合,致力于建设成为省内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高地。

学院办学目标:培养德才兼备,兼具教学实践能力、运动指导技能与基层服务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。具体包括: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、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;培养具有国际视野,能在健身俱乐部、社区、体育协会等领域从事健身指导、活动组织与经营的应用型人才。

学院院训:厚德、崇体、业精、志远

学院践行:以体育人,强体铸魂;“以体育人”:指的是通过系统的体育专业技能训练、竞赛活动,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、顽强的意志、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。“强体铸魂”:指的是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训练和比赛,利用萍乡丰富的红色资源,在体育教学中锤炼学生吃苦耐劳、勇于拼搏、为国争光的意志品质,为学生的精神“铸魂”。

学院育人模式:‘学训赛研’四维融合,即基础理论学习、系统专业训练、多层次竞赛实践、应用型科研反哺相互促进,确保学生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的协调发展。”

学院人才培养理念: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OBE理念,聚焦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,培养专业技能扎实、教学能力突出、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。

学院人才培养模式:“四年不断线、一年一台阶”的“讲、练、示、教”全过程育人实践人才培养模式

学院专业布局:“一体两翼三融合”专业格局:

以“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”为主体,以“专业结构优化升级”和“学科交叉融合创新”为两翼,深化体育教育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三大融合领域。

学院课程体系:“构建了通识教育+专业基础+专业方向+实践创新”的模块。特别强化了实践教学学分占比,构建了从‘校内实训→基地实习→社会实践→学科竞赛’的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。”




版权:萍乡学院 地址: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邮编:337055